为进一步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新兴县教育局以校内外劳动教育为抓手,把劳动与学习、生活有机融合,着力推进劳动教育,打造“我劳动 我快乐”、“我是小厨神”等特色工作品牌,形成了典型经验,有效促进青少年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一、开展各类主题教育活动,树立劳动意识
中小学开展“新时代劳动精神”班(队)会、劳模精神学习会等活动421场次,撰写心得体会11000多篇,引导学生学习劳动模范先进事迹,培育奋斗、拼搏、奉献的道德品质。开展“我劳动 我快乐”劳动比赛341场次,让学生在指定时间内完成整理床铺、书桌等任务,开展“我是小厨神”等家务劳动竞赛120场次,引导学生尊崇劳动。在2022年劳动节前后安排劳动周,中小学集中开展“劳动创造幸福”主题手抄报、征文、书签制作等活动374场次,参与学生达6万余名,营造浓厚的劳动教育氛围。
二、整合资源打造劳动基地,培养劳动技能
中小学整合校园生物角、花圃等场地资源,结合本校劳动教育特色项目开辟花艺、蔬果、南药、水稻等劳动基地68个,让劳动教育扎根校园,在学子心中厚植劳动精神。如实验中学“行知园”、惠能小学“能耕稻田”、洞口小学“悦丰农场”,把南药园、稻田、菜园“搬进”校园里,并组织学生把种植的艾草、香蕉、水稻等制作成美味的菜肴和药包,增强学生成就感,激发他们参与劳动的热情。中小学与云座农场等县内研学教育实践基地共建校外劳动基地8个,开展种植水稻、地瓜等劳动研学活动41场次,延伸劳动教育链条。
三、构建家校社共育体系,塑造劳动品质
结合“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主题教育实践活动,鼓励中小学生年内至少参加2次劳动社会实践。2022年学生志愿者到校园外开展“劳动美”社会实践等活动312场次,参与学生达6700多人次,为文明校园、美丽圩镇建设贡献力量。同时,中小学在校学生100%参与家务劳动,每周至少完成1项以上家务劳动作业,充分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做生活的“小主人”。
通过扎实开展劳动教育,新兴县形成了具有示范性、可操作性强的劳动教育典型经验,其引领作用得到市内各县区的好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