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位置:新兴文明网专题专栏乡村振兴 》正文
【乡村振兴】春满水台 沃野织锦——新兴县水台镇春日农耕图鉴
发布时间:2025-03-06 09:24:17.0
来源:云浮通
浏览人数: 人
【字号:
背景颜色:

 

春日的暖阳轻抚新兴县水台镇,万亩田畴间翻涌着青翠的浪潮。布冷村的撂荒地上,粉葛苗舒展嫩叶,彭山村的硬底化水渠汩汩流淌,奄村示范田的农机轰鸣声与农人笑语交织成曲……一幅生机勃勃、热火朝天的春耕备耕画卷正在水台镇缓缓铺展。

 

昔日“沉睡田” 今日“聚宝盆”

 

曾经杂草丛生的91亩奄村撂荒地,如今铺展着整齐的田垄。广东千重浪农业有限公司的工人们正将土豆苗植入沃土,“去年我们成功让撂荒地长出有机蔬菜,今年要带着更多乡亲把‘沉睡田’变成‘聚宝盆’!”公司负责人指着规划图介绍道。这一变化的背后,是水台镇创新实施的“三级田长制”。该制度通过“党建引领、支部发力、党员带头、干群联动”的方式,探索出了“党支部+企业租地+农户耕作”的新模式。党委统筹一盘棋,春耕物资备得齐。水台镇党委化身“春耕指挥部”,年初便组织各村(社区)部署春耕。截至目前,水台镇已储备农药3.5吨、化肥46.5吨、种子2吨,为春耕备耕工作夯实了基础。“党旗插在田埂上!我对今年的收获很有信心!”奄村村民梁姨乐呵呵地说。因地制宜,精准施策、分类推进、综合治理,以党建为引领,推动撂荒耕地复耕复种高质高效推进,将昔日的撂荒地变成良田。镇村干部带头承包、乡民返乡投资、合作社规模经营的三重引擎,让全镇数千亩连片撂荒地重焕生机。

 


春耕“活水”流入“田间”“心头”

 

“清淤后的水渠像打通了血脉”!布冷村老农陈伯轻抚修葺一新的灌溉渠感叹。水台镇深谙“水利是农业命脉”,自从投入70万元实施12项水利工程后,龙江寺水闸的铜墙铁壁守护着千亩良田,彭山村的U型渠将清流精准送达每寸土地。在春耕前夕,还提前开展水库联合检查,重点检查水渠管护情况,对存在淤塞、崩塌等问题的渠段,及时组织党员干部、志愿者开展清淤疏浚、维修养护,确保水渠、河道畅通无阻。今年的农田灌排沟渠清淤预计达2.47公里,清淤量达49.4立方米。一系列举措为春耕生产引来“活水”,让每滴水都化作丰收的预言。



镇里派来了科技特派员

 

“每亩减20%化肥用量,保你种出高价有机菜!”田间地头跃动着的一个个身影,是水台镇的农业科技特派员团队正在下乡推广宣传配方施肥、翻耕选种、防治病虫害等信息,提供田间管理技术指导,引导农户科学化种植。同时,水台镇还组建“暖春服务队”为农户带来春耕礼包:农资肥料、农业补贴、农业保险、定制化种植方案等。这些物资的充足储备,让农户们心里有了底,能够更加安心地投入到春耕生产中。布茅村的樱桃番茄种植户陈叔笑道:“以前靠天吃饭,现在有科技特派员和服务队教,我用手机点一点就知道啥时播种、防虫。”



春暖阡陌田畴绿

 

春日的暖阳轻抚过水台大地,粉葛田里新芽吐翠,1200吨的年产量撑起“岭南葛乡”美誉;柑橘林间白花如雪,天禾公司内的智慧大棚控温系统让花果同树成为奇观。田甜释迦果基地里,翠绿的释迦果果实缀满枝头,工人们穿梭于林间,将包裹着“甜蜜外衣”的果实小心分拣。作为全镇“果园经济”的旗舰产业,这片千亩果园里仅150亩的年产量便可达3万斤,带动土地流转超千亩,每年为村民增收25至30万元。更令人期待的是“水台瓜果长廊”的诞生:奄村的黄金蜜瓜和樱桃番茄、布冷村的粉葛、杜村的凤梨、六乡的有机稻米,将通过冷链物流直供湾区餐桌。“龙头企业+家庭农场+农户”的产业链,让每亩土地效益提升300%。 



春满水台万象新,沃野逐梦正当时。当晨雾散去,水台镇的春耕交响曲愈发激昂。党员干部的汗水渗入新翻的泥土,科技创新的基因在苗尖生长,传统农耕的质朴匠心与现代产业的创新脉动在此交融。新兴县水台镇,这片被春潮唤醒的土地,正在春日的原野上谱写着“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磅礴诗行。




【点击查看分页:  1  】
TOP打印本页关闭窗口

版权所有(c) 中国共产党新兴县委员会宣传部,未经许可不得擅自复制、镜象

承办:新兴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    技术支持:中国电信广东云浮分公司  云浮市信息协会

备案序号:粤ICP备190101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