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教育改革的浩荡春风里,新兴县积极响应国家教育政策,启动优化“一日作息”试点工程,自2025年春季学期起,在新兴县翔顺敏行小学、新城镇凤凰小学等14所试点学校率先开启了作息优化的探索之旅:优化一日作息、延长课间休息时间、增加体育活动时间......在提升学生综合素养的同时,让学生在校时间“增值增效”。政策实施以来,校园处处洋溢着生机与活力,不仅缓解了学生用眼疲劳和久坐问题,更通过多元活动设计,让课间成为学生社交、运动与兴趣培养的“黄金时间”,赢得师生家长广泛好评。
上午9点,新城镇凤凰小学的下课铃格外清脆,原本安静的校园骤然化作沸腾的海洋,新增的三十分钟大课间里,一千五百多名学生手持跳绳欢乐地奔向操场,列队集结,展开每日半小时的特色大课间活动。随着操场广播指令响起,霎时间,千余根跳绳划破空气的“咻咻”声编织成独特的韵律,蓝天下翻飞的彩绳宛如流动的彩虹,与学生们跃动的身影交织成一幅跃动的画卷。
新城镇凤凰小学积极响应新兴县义务教育学校减负提质增效试点校工作要求,优化学生在校一日作息,将课间由10分钟延长至15分钟,设置全科阅读、科学小实验、体育特色等各类长短课,增加体育活动时间,确保学生每天在校体育综合活动不低于2小时。
新城镇凤凰小学学生李同学表示,以前的课间只有10分钟,去趟卫生间就得跑着回教室。现在课间时间充裕,能和小伙伴打会儿乒乓球,上课更有精神了。
“改革实施以来,我们老师观察到学生们在课堂专注力明显提高,学习效率更高了。”新城镇凤凰小学校长梁海榕说。
家长叶月娇表示,最初担心增加活动会影响孩子学习,但发现这学期孩子的笑容多了,回家也主动分享校园趣事,有了很大的变化,她就打消了顾虑。孩子现在放学回家还能主动复习,学习效率反而高了。
据了解,此次改革是新兴县落实国家“双减”政策,进一步提升义务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重要举措。通过科学调整作息和作业配置,设置长短课时等措施,确保学生每日校内体育活动不少于2小时,同时强化课间活动设计与安全管理,推动学生体质提升与综合素养发展。
新兴县翔顺敏行小学是首批试点校之一,在优化学生在校时间与课间活动的同时,也同步革新教学方式,以作息优化倒逼课堂效率提升。
如今,县翔顺敏行小学的体育活动成为校园新风景。在运动场上,一年级的学生正进行扔沙包游戏,甩出的沙包在空中划出彩虹弧线;绕桩跑的队伍如游鱼穿梭于彩色路锥之间;体育馆内传出二年级趣味篮球游戏的阵阵欢呼;操场上的跳绳区,学生们玩出了新花样,在绳间穿梭的身影与哼唱的童谣完美合拍。
新兴县翔顺敏行小学副校长简国燕表示,以前传统的课堂是40分钟一节课,现在学校要求老师把精讲控制在30分钟以内,留出不少于10分钟的时间给学生进行多元化的实践练习。
“经过了这个学期的锻炼,学生的总体运动技能提升了,身体素质也好了,身心健康有了明显的改善。”新兴县翔顺敏行小学教师顾秋怡说。
新兴县翔顺敏行小学施行了“阳光活动2.0”计划,每个月开展1次小主题的体育运动比赛,旨在将学生培养成运动小达人。此外,学校还着力丰富课间15分钟的活动内容,专门建立了一个课间15分钟游戏库,其中涵盖了多种多样有趣且有益的游戏。如今,在课间活动中,随处可见孩子们红扑扑的脸蛋和亮晶晶的眼睛,他们尽情享受着课间游戏的欢乐时光。
“老师会带我们玩老鹰捉小鸡、123木头人等游戏,操场上还有好多同学一起跳绳、跑步、做拉伸运动和做操。我还参加了跳绳社团,我现在是跳绳社团的‘小飞人’啦。”新兴县翔顺敏行小学学生苏同学表示,现在的下课时间非常充实。
每周一次的科学探究课是新兴县翔顺敏行小学和新城镇凤凰小学学生们最期待的时光。科学探究课以全校统一时间、分年级不同实验内容的形式开展,通过“教师演示—学生操作—总结结论”的教学模式,让孩子们在动手实践中感受科学的魅力。
此次改革实现了从“赶时间”到“享时间”的转变,让课间充满笑声,体育成为习惯,教育真正回归“人的全面发展”这一初心。接下来,新兴县将不断深耕教育改革沃土,让教育改革的“小切口”撬动学生成长的“大效益”,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作出更多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