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提高高校学生预防电信网络诈骗意识,有效预防和减少各类电信网络诈骗案件的发生,切实保护高校学生的财产安全,有效遏制电信网络诈骗频发、高发势头。11月1日晚上,新兴县公安局在广东云浮中医药职业学院举办以“铸就防骗长城 擦亮识骗慧眼”为主题的预防电信网络诈骗知识讲座,170余名学生聆听了宣讲。该活动由新兴县公安局刑侦大队二中队中队长余清斌主讲。
加强校园反诈工作,切实提高学生群体识诈、防诈、反诈意识和能力。余清斌详细介绍了电信网络诈骗的概念:是指利用各类通讯工具、互联网平台,借助公共通信网络向手机、固定电话或其他语音、短信接受设备发布虚假信息,并对其用户实施诈骗,非法侵占他人财物的行为。他特别指出电信网络诈骗的手段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是电话欠费。冒充电信工作人员称事主身份信息被人冒用欠费,并主动帮助事主向“警方”报案。随后,假冒的警务人员称事主名下登记的电话和银行账户涉嫌洗钱、诈骗等犯罪活动,让事主将银行存款尽快转移到所谓“安全账号”。实际上,是将事主账户中的钱转走的过程。
二是引诱汇款。群发“请把钱存到某某银行卡,账号××,李某某”等的短信内容。有的事主恰巧要向客户或亲友汇款,收到此类汇款诈骗信息后,往往未经核实,便将钱直接汇到不法分子提供的银行账户上。
三是引诱贷款。犯罪嫌疑人通过在网上发布虚假消息,以快速、便捷、提供小额贷款、极低利息、无抵押贷款为诱饵实施诈骗。作案手法:“你好,我们是某某信贷公司,无需签订协议,无需抵押即可高额贷款...”、“凭一张身份证,不管你是黑户还是白户,当天就能办下贷款…”
四是冒充电商客服退款诈骗。冒充电商客服退款诈骗是指骗子通过非法渠道获取被害人网购信息,冒充购物平台客服人员,谎称被害人商品有质量问题或者快递包裹遗失,需要给其退款并多倍赔偿损失,诱使被害人扫描二维码或者下载APP操作退款,实则是获取被害人银行卡信息和验证码实施诈骗。
五是冒充公检法等机关工作人员。谎称受害人名下银行账户、电话卡、社保卡、医保卡等被冒用,或者身份信息被泄露,或者涉嫌洗钱、非法出入境、快递包裹藏毒等违法犯罪,以此要求受害人将资金转入“安全账户”配合调查或接受监管,进而实施诈骗。为增加可信度,一些诈骗分子会向受害人展示虚假公检法网站上发布的假通缉令等法律文书。为远程获取受害人手机上的个人信息,诈骗分子常常要求受害人下载具有屏幕共享功能的APP。为使受害人处于完全被操控状态,诈骗分子还会诱骗受害人到酒店等封闭空间,阻断所有短信、来电等外界联系。
犯罪分子多是利用人贪图便宜的心理,常许诺给受害人虚假的财富和精神回报。依照受骗群体分析来看,各年龄段均有可能上当受骗,各类职业均有受骗者,作案者手段高明,广大学生需要下载安装“国家反诈骗”软件,此外,余队长还向学生详细讲述了电信诈骗的各种“套路”,以及识骗防骗技巧、危害性等内容。如果在遭遇电信网络诈骗时不要理睬,接到恐怖电话不要惊慌,冷静处理,把相关证据保存好,如诈骗分子的联系电话、账户、转账凭证等,并第一时间向公安机关报案。
通过此次预防网络诈骗知识讲座活动,充分了解到电信诈骗的多样性,加深了学生对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的严重性和危害性的认识,呼吁学生一定要记住“不听、不信、不转账”,时刻警惕身边的诈骗陷阱,保护好自己的财产安全,提高了学生的安全防范意识,采取有效措施,共同抵制电信网络诈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