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位置:新兴文明网文明创建城市建设 》正文
【喜迎二十大 乡镇大跨越】新兴县簕竹镇:根植于民 簕竹长青
发布时间:2022-10-07 09:24:39.0
来源:新兴县融媒体中心
浏览人数: 人
【字号:
背景颜色:

为喜迎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集中展现新兴各镇党的十八大以来十年间发展的成效、特色亮点,新兴县融媒体中心推出“喜迎二十大·乡镇大跨越”专栏,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簕竹镇,感受她的十年蝶变。



    漫步簕竹镇

一河两岸之景令人心旷神怡

永安栈道,四时皆景

镇容村貌日新月异

处处激荡着镇域经济“加速”跑的澎湃热潮

一幅强镇兴村富民的高质量发展新画卷

正在新征程上徐徐铺展

一直以来,簕竹镇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下,聚焦“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以农牧提质、农业增效、农旅融合“三大行动”做大做强镇域经济,以“人民满意”为标尺持续补短板、惠民生、强服务,镇域经济发展、乡村振兴等各项工作均走在全市乃至全省前列,先后荣获全国农业产业强镇、全国乡村治理示范镇等国家级省级称号。


值得关注的是,簕竹镇人民政府在全国“人民满意的公务员”和“人民满意的公务员集体”表彰大会上,被中共中央、国务院授予“人民满意的公务员集体”,这是对该镇人民政府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充分肯定。






坚持党建引领

凝聚强大合力



    走进簕竹镇人民政府办公大堂,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根植于民,簕竹长青”标语,这是簕竹镇深入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生动写照,更是全体镇干部的价值追求和行动指南。


 

多年来,簕竹镇坚持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忠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在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中走在前、作表率。以“强底子”、“搭台子”、“压担子”、“给位子”等一系列措施,全力推进公务员队伍建设,切实增强干部队伍科学履职的能力和水平,持续激励干部队伍在经济社会发展中挑大梁扛重责,锻造一支素质高、作风硬的机关干部队伍,带出一支谋致富、求发展的村级班子队伍,切实推动镇域各项工作走在全县乃至全市、全省前列。



 

发展特色产业

彰显簕竹实力



    簕竹镇素有“养鸡之乡”的美誉,是全国农业龙头企业温氏集团的发祥地,镇内三黄肉鸡场是“广东省现代农业产业园优质鸡项目”和“数字农业养殖生产示范基地”,拥有全国最先进的养殖技术和设备,是广东省第一批现代化美丽牧场。

一直以来,簕竹镇坚定扛起政治责任,聚焦乡村产业发展精准发力,夯实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根基底盘,奋力推动“三农”工作迈上新台阶、取得新成效。


    在推动镇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和打造共同富裕的镇域样板上,簕竹镇紧扣市委“以高质量党建引领保障高质量发展”的要求,聚焦“簕竹有什么、簕竹能做什么、簕竹想做什么”这个根本问题,提出“一核引领、两带同步、三产融合、五大示范、九村争辉”的发展思路,编制《新兴县簕竹镇镇域经济发展和乡村振兴驻镇帮镇扶村五年规划》,实施农牧提质、农业增效、农旅融合“三大行动”,通过“公司+农户”模式走出了一条以特色农牧引领“三产融合”发展的道路,实现科技兴农、品牌强农、联农富农,推动镇域经济和村级集体经济“双轮高效驱动”。

簕竹镇还通过大力培育“造血式”产业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统筹利用乡村振兴驻镇帮镇扶村政策资金,改变传统“公司+农户”养殖模式,支持企业投建高效养殖小区,以“公司+高效养殖基地+农户”新模式,推动养殖业向园区化发展,力争建成“中国农牧名镇”“中国镇域经济发展和乡村振兴示范镇”和争创全国“一镇一业、一村一品”禽畜养殖示范镇,进一步增强“全国农业产业强镇”的实力。

 



严守耕地红线

保障绿色发展


    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多年来,簕竹镇把“党建引领,勇担粮食安全政治责任,坚决打赢整治耕地抛荒弃耕攻坚战”作为镇委书记项目,在镇委镇政府的带领下,全体干部行动起来,创新推行支部建设“网格化+清单式”管理,构建“镇党委-行政村党支部-村(党)小组-党员中心户”组织体系,通过建立“镇委书记整镇统筹、驻村班子包村推进、驻村干部包片落实”责任制度,全面落实耕地保护“田长制”、“河长制”。

 


“田的命脉在水”,为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稳定,释放耕地资源最大效能,簕竹镇还全面开展“水资源”保护专项行动,有效整治了乱占、乱采、乱堆、乱建等侵害河道安全运行、危害河道生态健康的违法行为;坚决打击养殖场、涉水企业偷排直排等行为,擦亮“水清、河畅、堤固、景美”生态名片。2021年全镇复耕率达96.92%,2022年全镇春耕播种率达99.41%。簕竹镇推行田长制的经验做法获人民日报等省级以上权威媒体宣传报道,得到省农业农村厅认可并在全省推广。




坚持利民为本

提升民生福祉


    多年来,簕竹镇始终坚持群众在哪里,干部的服务就在哪里;民意在哪里,干部的努力方向就在哪里。把民生小事办好,把民生难题解决好,全面实施提升六大“民心工程”,实现服务群众“零距离”。

 

就近就地安居乐业,就近就地享受教育医疗,就近就地沐浴文明新风,簕竹人民的“幸福指数”正持续攀升。建立城乡校园结对帮扶机制,推动教学教研城乡对接,共同组织开展教学研讨会、研学等活动,积极争取本地北英慈善基金会投资600多万元,用于教学楼和教学设备的升级,让簕竹的孩子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优质教育;利用国家级债券资金3500万元大力推动卫生院异地重建项目,该项目将全面提升簕竹镇的医疗卫生水平和重大疫情防控的综合能力;启动党建+社会救助工作,在全镇9个村(社区)定期开展义诊义剪服务,建立互助服务网络,着力打造实现精准救助、高效救助、温暖救助、智慧救助的15分钟的便民服务圈;投入100多万元改造升级镇级敬老院,建成镇级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和长者饭堂,持续推进构建医养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为老年人提供针对性的“微幸福服务”和贴心优质的养老服务。



簕竹人有“致富思源”的文化传统,有爱国、爱乡、爱自己家人的家国情怀,为此簕竹镇深入实施“文化铸魂”工程,深挖独具簕竹特色的竹子精神和华侨文化,建成华侨文化展馆、华侨文化广场、簕竹古码头、“锦水拖蓝”观景台、竹文化长廊、华侨古街、张珠故居等,打造簕竹侨乡特色的“华侨古街”和“骑楼风情街”,大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文明新风,凝聚向善力量,讲好华侨爱国故事,擦亮簕竹“竹心连侨”的文化名片。

 



新使命重任在肩,新征程催人奋进

在新的赶考路上

簕竹镇将以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

风雨无阻的精神状态

奋力开启簕竹高质量发展新征程

【点击查看分页:  1  】
TOP打印本页关闭窗口

版权所有(c) 中国共产党新兴县委员会宣传部,未经许可不得擅自复制、镜象

承办:新兴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    技术支持:中国电信广东云浮分公司  云浮市信息协会

备案序号:粤ICP备190101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