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方水土养一方物产。地处新兴县南部的大江镇,,群山叠翠,林海碧波,全镇林地117900亩,森林覆盖率达86%,是广东省的革命老区镇。
多年来,大江镇立足一脉青山,在“保生态”与“促发展”中,探索出一条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的绿色发展新路,将生态资源转化为生态资本,精心哺育的林业资源正转化为源源不断的绿色红利,不仅筑牢新兴江上游生态安全屏障,更以“书记项目”为抓手,生动演绎“把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的大江经验。
党建“搭桥”
催生林海“淌金流银”
大江镇拥有丰富的森林资源,是新兴县南部的生态屏障,属于县内重要的生态涵养区和饮用水源保护区。一边是丰厚的林地资源,一边是迫切发展的镇域经济,如何在两者之间找到一条共融共生的发展道路?
大江镇党委以“党建领航催生林下经济‘增长极’,探索联农带村富镇新路子”的书记项目破解发展难题。坚持“头雁”抓、抓“头雁”的工作格局,由镇党委牵头,科学制订林下产业长远发展规划,谋划搭建村级党组织书记“比学赶超”大舞台,引领各村(社区)的党支部书记瞄准林地资源“增长值”,积极探索出“党支部+林+N”的多种生态产业发展模式;推动政银党建共建工作,与新兴农商银行党委进行结对共建,利用党建工作与金融业务深度融合,帮助符合条件的村“两委”干部、党员致富带头人、个体户等申请贷款,支持以大豆产业为主的林下经济全产业链发展。
同时,借助驻镇帮镇扶村工作队力量,镇党委加大对林下经济产业道路、灌溉、电力、通讯等基础设施的投入,以资源、资产、资金等要素有效利用为纽带,积极推进林下经济三产融合发展,大力培育企业带基地,基地联农户的多循环、高附加林下经济产业,促成种植、加工、销售“一条龙”的林下经济产业格局基本成型。
青山竞翠
主业带动做强示范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行走在大江的林间地头,既能看到“大豆摇铃千里金”的丰收底气,也能看到“千亩金果压枝头”的致富美景。满目青山如何做到点绿成金,大江镇给出了这样的答案。
大江镇充分利用宜林荒山荒地资源优势,以产业发展为引擎,发挥党员干部“一引三带”作用,新增林下种养殖面积2000多亩,以点连线、以线扩面,培育壮大示范主体,重点打造大豆、油茶、青梅、蜂蜜等一批本土特色现代产业示范基地,实现集约化经营,推动林下经济规模化发展。目前,全镇大豆、油茶、青梅等种植面积均突破2000亩,蜂蜜养殖基地达到25000箱,蜂蜜年产量可达60吨,建成广东省大豆产业技术、大豆新品种示范基地、广东省青梅“一乡一品”种植基地,平岗社区、合河村获评省级“一村一品、一镇一业”专业村。
梭郎村油茶产业更是大江镇积极探索林下经济的一个缩影。
春光正好,在梭朗村梨坑顶的山坡上,数十名村民抢抓有利天时,种植油茶苗。村民梁伯说:“通过土地流转,我每年每亩可以拿到100元租金,还在基地务工,年底还有分红,日子越过越有盼头。”
大江镇梭郎村党委立足本村自然生态禀赋,以“‘党建+基地’模式助推油茶产业兴林富民”为村级书记项目,把组织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村党委引领盘活农村闲置林地300多亩,谋划“百亩油茶”产业蓝图,通过村企联结,建设集油茶品种展示、产品加工、销售为一体的油茶产业基地,年产量预计达25000斤,预计丰产期每年每亩可盈利1万元以上。当前,“大江油茶”正逐渐走上百姓餐桌。
此外,借力红色文化和生态优势,大江镇还将镌刻在青山绿水间的田园风光、红色印记和乡愁情怀有机整合,大力发展森林康养与乡村旅游,因地制宜开发观光旅游、采摘结合、人文历史、户外食宿等特色林下旅游项目10余个,扶持农户发展林家乐、生态农庄等特色业态,拉动林下经济多元增长。同时,结合农村党建示范镇村创建工作,拓展合河水库党员教育基地户外体验带,加快提升合河—大塘村委沿线风貌,开发一批别致的林下特色民宿、林业示范观光、乡土美食品鉴等美丽乡村示范项目,精心勾画“红色教育+绿色观光”的研学路线,形成“林上有果摘、林下有蜜豆、林间有旅游、林农有受益”的镇域经济发展模式。
品牌领跑
打造样本振兴产业
“我们以前用来制作豆豉的大豆原料大部分都是在外面采购,现在有了自己的基地,农户提供的大江本土大豆质量非常好,做出来的豆豉无论味道还是产品的研发都比以前有了一个质的提高,希望大江的大豆产业效益越来越好。”憧憬着“大江豆豉”的未来,大江豆豉厂厂长黎海泉脸上难掩喜色。
依托“大江大豆”“大江油茶”等示范基地建设,大江镇党委自开展2022年“书记项目”以来,进一步强化品牌意识,推动以大豆产业为主的林下经济向广度、深度进军。总结出“企业+基地+农户”“党支部+合作社+基地+农户”等发展模式,打通“产供销”链条,将大豆原料市场和镇内的大江镇豉香源豆制品加工厂有效联结,保证70%本土优质大豆订单化定向直供加工厂,促成该加工厂进一步增资扩产,增设预制菜调料研制车间,大江镇豉香源豆制品加工厂于2022年被评为“云浮市巾帼创业示范基地”。此外,推动合河村以集体资金20万元入股大江镇祥合食品加工厂,使其新建一个占地约200多平方米的腐竹生产车间,配备晒场等基础设施。车间总投入40万元,预计投产后每年生产大江合河腐竹成品约4万多斤,推动村集体每年可增收1.5万元。
同时,大江镇党委通过开展直播带货和提档升级大江镇特色农产品展销中心,做好“大江豆豉”、“大江腐竹”、“大江蜂蜜”等区域品牌的宣传推广工作,建立特色产品线上线下长效销售体系,初步形成了“产业规模化、产品品牌化、投入多元化”的林下经济发展格局。
值得注意的是,为促进粮食丰产“成色更足”,大江镇党委在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之间,架起一座科技服务的桥梁。以大豆种植示范基地建设为依托,与国家大豆改良中心广东分中心深度合作,引进优质高产大豆品种,有效打通本地大豆品种退化、产量低,农民种植积极性不高,大豆产业链条发展缓慢的产业“堵点”,让大江豆从原来的300多斤亩产量上升到平均每亩产量450多斤,形成以大豆产业为主体的产、学、研、创一体化的林下产业规模,进一步加紧探索建立大豆种质资源谱。同时,通过林农点单,专家接单,培养了一批懂管护技术的“土专家”“田秀才”。截至目前,全镇累计开展相关产业培训20多场次,培育林下经济产业专业本土人才100余人次。
科技兴,五谷兴;产业兴,乡村兴。当前,以书记项目助推林下经济“c位出道”,已成为大江镇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重要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