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底,我县开始统筹实施(县、镇)“书记项目”,党委书记作为第一责任人直接抓基层党建创新项目,通过调动多方资源,有效破解基层党建工作难题,以带动基层党建工作整体水平的提高。其中,六祖镇党委以提升扶残助残服务水平为切入点,创新实施“加强服务型组织建设,探索党建助残新模式”的“书记项目”,精准施策,积极推进,经过近一年的努力,有力促进了基层党组织服务水平和公共服务水平“双提升”。
57岁的六祖镇新屋村村民伍世乾,多年前因农事受伤致残,此后家庭生活陷入困境。去年底,六祖镇“书记项目”实施后,在开展党员志愿者“一对一”结对帮扶中,通过就业推荐,他成为了六祖镇文化站管理员。
伍世乾 六祖镇文化楼管理员 新屋村村民
党和政府关怀我,安排我到六祖镇文化站,安排了一个就业机会,使我现在得到了一份安定的工作,有一份安定的收入,使家庭减轻负担。这份工作不是很辛苦,比较好。日常生活也是逐渐好转,对家庭,对自己各方面都好,工作也顺利。多谢党和政府,六祖镇领导关怀,在这里稳稳定定工作。
70多岁的伍老伯,三年前中风致残后,长期卧床失语,日常由儿子、儿媳照顾。在党员志愿者的积极协调下,六祖镇卫生院派出医护人员定期上门服务,跟踪病情,帮助老人提供康复训练,送医送药。
伍伯儿媳 六祖镇雅冈村民
本来那张轮椅都坏了,正想要买新的,政府知道后及时送了一张新的过来,减少了我的负担,不用自己买。现在,医生又上门教我如何帮助老人康复的技术,很感谢镇委镇政府,多谢医生。
据了解,六祖镇持证残疾人近两千人,了解这个特殊群体的需求,为他们提供切实可行的帮助和扶持,推动残疾人事业的发展,意义广泛而深远。
汤健平 六祖镇委书记
为了贯彻和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残疾人事业发展的重要论述精神和市委关于加快残疾人事业发展的实施意见,我镇把加强残疾人服务工作作为2020年书记项目来落实,以加强残疾人服务为切入点,探索、建设可看、可学、可复制的服务模式,再延伸到其他的党群工作中去。全面提升基层党组织的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进一步巩固和增强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
据介绍,六祖镇党委成立了六祖镇残疾人服务委员会,制定《党建引领扶残助残服务工作方案》,各村(社区)相继设立残疾人服务站,建立起“镇党委+村(社区)支部+驻村团队组长+驻村团队成员+各村(社区)健康党员”的五级组织机构,300多名镇村党员干部采取“一帮一”“一帮多”“多帮一”的形式,对辖区内的残疾人开展联村包片服务,明确目标任务,细化分工要求,形成强有力的领导责任体系。同时,建立联席会议制度,每月至少召开一次“书记项目”专题推进会,研究当月各村(社区)扶残助残工作的进展情况、推进难题等,主动对接市、县扶残助残帮扶单位,确保各项政策和特色服务活动有效推进。
在具体的服务方式上,该镇一是通过党群合力,激发服务活力。深化“党建+志愿服务”模式,构建由“镇级党建联络员+党员干部+村(社区)'两委'干部+专业志愿者”组成的联动服务机制,充分吸纳具有服务能力的党员群众加入各村(社区)志愿服务队,与本村残疾人实行结对帮扶,融合“双报到”“三联系”等机制,助力党建引领扶残助残“书记项目”实施。二是通过健全机制,及时跟进反馈。建立“10+N”服务机制,由镇党委主要负责人、各圩镇单位主要负责同志、31名村(社区)党组织书记牵头下沉网格,带领党员群众分片区开展“1对1”“1对N”结对帮扶,紧盯残疾人需求“找病因”,聚焦“症结”寻良方,开展好政策落实、上门服务、送医问药、督促监管、就业推荐、康复训练、技能培训、教育需求、精神需求等10项固定服务,并根据党员特长和残疾人的具体情况,提供“N”项多元化服务,强化党员服务社会责任意识,切实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三是通过创新形式,整合多方资源。积极探索“外帮”与“内修”融合的关爱模式,拓宽党委统揽、各级党组织参与、社会助力、家庭尽责的关爱途径,协调“三联系”“双报到”成员单位、镇卫生院、镇驻村律师等资源向“书记项目”倾斜,多方筹集帮扶资金,定期聘请专业机构向残疾人提供康复训练、居家护理等服务。主动对接省、市、县残联,邀请专家指导完善实施方案,精准制定助残惠残措施,协助提升专业助残服务,不断推进组织制度、专业队伍、服务阵地等各项建设,擦亮“书记项目”六祖镇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