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位置:新兴文明网资讯动态要闻 》正文
【讲好本土故事 传承红色基因】 抗日战争时期广东青年抗日先锋队在新兴掀起抗日救亡活动
发布时间:2021-04-07 11:19:09.0
来源:中共新兴县委宣传部、新兴县融媒体中心、新兴县党史县志办
浏览人数: 人
【字号:
背景颜色:

 

    1938年10月,日军侵占广州。中共广东省委实施战略转移,成立广东青年抗日先锋队(简称“抗先队”)分赴全省各地开展轰轰烈烈的抗日救亡运动。同年12月广东青年抗日先锋队总队部迁址到新兴,在党组织的领导下,抗先队团结发动广大人民群众掀起抗日救亡活动热潮。

 

    1938年10月12日,日军在惠阳县大亚湾登陆直逼广州。在广州沦陷之际,中共广东省委指示青委:“保存干部,撤离广州,分散各地,开展党的工作和青年工作。”随即成立中共东南特委,把广州的大部分党员分派到各地区去,加强和充实各地党组织的领导力量。为此,中共东南特委决定成立抗先总队部,并把所属人员编成33支战工队,分赴全省各地开展抗日救亡工作。

 

    张光正(县党史县志办副主任):“抗先队最早在广宁成立的,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广东抗日先锋队一共有33个支队,其中3个支队先后到达新兴开展抗日救亡工作。一个以李福海为队长的战工队132队,在船岗、集成等地开展工作,一个是以广雅中学抗先队岑振雄为队长的182支队,在天堂一带开展抗日救亡工作,一个是以开平的开侨中学余道屏为队长的160支队在里洞一带开展抗日救亡工作。3个支队的领导都来到新兴一中,抗先队总部由广宁迁到新兴,在新兴一中的“抗先楼”办公。



    日军占领广州后,如果溯西江而上侵占肇庆,或者南面侵占开平等县,新兴就成为抗日战场的第二线。把新兴建成抗日游击根据地,进可以出击敌人,退还有山区作屏障与敌周旋。因此,新兴所处的地理位置十分重要。西南特委认为,新兴是粤中地区到战时省会韶关的交通纽带,是粤中、西江前敌地带的第二线,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亟需增强党在新兴的领导力量。于是,在1938年10月底,西南特委将南(海)顺(德)县工委委员黄万吉同志调到新兴,负责重新筹建新兴县党组织。




    1938年11月,中共新兴县特别支部成立。在县特支领导下,3支抗先队在城乡各地开展轰轰烈烈的抗日救亡宣传活动。他们以演出话剧,出版壁报,写标语横额,集会演讲,开办民众夜校,教唱抗日救亡歌曲,深入群众进行家访等形式,揭露日本侵略者的罪行,宣传中国共产党提出的全面的全民族抗战的方针,激发群众的抗战热情,号召各界人士行动起来,打败日本侵略者。

    1938年12月,广东青年抗日先锋队总队部从广宁迁来新兴。1939年1月,设立抗先新兴独立支队。3月,省抗先总队部迁去韶关,在新兴设立省抗先总队部西南办事处,继续领导西江地区、中区和南路的抗日救亡运动。以上机构的队址均设在新兴一中“抗先楼”。期间,省抗先队领导全省各抗先队开展抗日宣传,各地城乡遍布抗日救亡的歌声、口号声。



    陈炎泽(新兴一中工会副主席):“ 当时抗先楼就在这个位置,这里是个四合院,门口从这边进的,是教师宿舍,唯一这栋楼是两层半的,砖瓦木结构。“抗先楼”1934年建成,是新兴一中教师住宿和办公的地方。后来广东省青年抗日先锋队来到这里住宿和工作。大家习惯叫它抗先楼。当时全省各个抗先组织都属这里管理,总队部在这里,对广东省团结青年进行抗日起到重大作用。对后来的学生有一个鼓励,对爱国主义教育有很大作用。现在组织党员、教师学党史,了解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历程,广大教师都很踊跃争取入党,积极向党组织靠拢。“

【点击查看分页:  1  】
TOP打印本页关闭窗口

版权所有(c) 中国共产党新兴县委员会宣传部,未经许可不得擅自复制、镜象

承办:新兴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    技术支持:中国电信广东云浮分公司  云浮市信息协会

备案序号:粤ICP备190101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