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位置:新兴文明网资讯动态要闻 》正文
簕竹镇:及时“输血”焕生机,增强“造血”防返贫
发布时间:2020-06-10 13:50:13.0
来源:云浮发布
浏览人数: 人
【字号:
背景颜色:



 

举网以纲,千目皆张。脱贫攻坚是道“综合题”。新兴县簕竹镇在脱贫攻坚决战决胜之年,立足自身实际,从防止返贫的角度切入脱贫攻坚主题,始终坚持“扶贫先扶志、脱贫先脱懒”的原则,创新“政策兜底、政府搭台、社会参与、百姓受益”的扶贫济困运作模式,实施独具特色的四大扶贫举措,有效激发贫困户内生动力,切实筑牢有劳动能力贫困户的返贫防线。


贫困户在打理自家种植的笋竹地

 

簕竹镇共有贫困户205户402人,有劳动能力贫困户有50户182人,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有71人,其中参加务工有66人,有稳定就业64人,就业培训率达100%,稳定就业率达97%。



簕竹镇脱贫攻坚工作会议

主大计者,必执简以御繁。该镇党委政府之所以在脱贫攻坚纷繁的事务中能抓住简明的“总纲”,关键是在思想上充分认识到了“防止返贫和继续攻坚同样重要”。通过积极培育壮大“两大”产业:农牧产业和笋竹产业,不断拓宽贫困户就业渠道,从根本上筑起了一条避免贫困户返贫退潮的堤坝。


贫困户到温氏高效养殖小区任职饲养员

簕竹镇作为全国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广东温氏食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发祥地,农牧产业的发展为贫困群众在家门口创业、就业提供了机会。该镇党委政府因势利导,结合贫困户的自身、家庭等实际情况,落实技能培训等优惠政策后,优先把符合条件的贫困户推荐到温氏股份公司直接就业,以解决无业致贫、无稳定就业返贫等现象。目前累计已有14个贫困户到温氏股份从事饲养员、后勤人员等固定职业。正如良洞贫困户凌海彬所讲的:“我刚毕业就被推荐到温氏猪场当饲养员,年收入达43000元,一举摘掉了家庭‘贫困帽’。”簕竹镇在利用温氏这得天独厚的优势时,还善于挖掘土地资源优势,促成以贫困户出地、温氏股份出资的方式合作建设“现代家庭农场”,或以租赁养殖场方式成为温氏合作养户,以“低风险、高回报”的方式增收脱贫。目前累计有4个贫困户与温氏股份合作养殖肉鸡,年产值达200多万元,人均家庭年收入增加2.8万元。同时,结合服务温氏股份上下游产业的“刚性”需求,引导温氏细化工作分工,按需组成打疫苗小队、跑运输小队、铲鸡粪小队、抓肉鸡小队、替班小队等服务小分队,贫困户可根据自身工作时间在不影响家庭日常生产生活的情况下,自主选择加入合适的分队,以相对稳定的日散工方式获得稳定的收入。目前已有17个贫困户加入服务小分队,人均月收入达2000元。


贫困户通过租赁现代家庭农场成为温氏合作养户

贫困户加入出肉鸡服务小分队

簕竹镇结合山地资源丰富的优势,同时针对笋竹种植技术要求较低、管理时间较为灵活等特点,引导贫困户种植并与镇内筠诚笋竹合作社、云翰笋竹加工公司签订收购笋竹协议解决销售后顾之忧,有效增强贫困户种植笋竹的信心。目前,该镇共有4户有劳动能力贫困户种植笋竹,面积达60亩,产值达5万多元,其中年收入最多的贫困户约有3万元,最少也有5000多元。


“云翰勒竹鲜”笋竹加工公司

脱贫不返贫才是真脱贫。簕竹镇始终坚持“长效”思维,以县政府统筹扶贫资金推动产业扶贫为契机,率先以“温氏+县政府扶贫平台公司+基地(养殖小区)”模式,在镇内建成全县首个政企合作、精准扶贫养殖小区——云秋洞精准扶贫高效养殖小区。小区占地32亩,总投资793万元,共建7栋双层环控鸡舍,年上市量可达到90万只。小区由温氏新大地公司负责运营,新大地公司每年按不低于项目投资额的10%,即不少于79.3万元支付给扶贫平台公司,再由扶贫平台公司分配给在册贫困户,从而使贫困户获得持续稳定的分红收益,实现“造血性”产业扶贫。2019年,该扶贫养殖小区仅运营半年时间,全县10010名有劳动能力的在册贫困户可人均从中增收100元。同时他们还从县内象窝茶场等扶贫产业中获得人均400多元的收益,从而2019年有劳动力贫困户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4983元。


云秋洞精准扶贫高效养殖小区

帮勤不帮懒、扶干不扶看。在脱贫攻坚战中,簕竹镇通过结合相关扶贫政策,按照“转移就业一人、带动脱贫一家”的思路,把一批“想干事”的贫困户选配到公益性岗位就业,确保他们脱贫不返贫。一是量身定制公益岗。该镇把公益性岗位与乡村振兴、人居环境整治相结合,并根据贫困户的自身特点和劳动能力,为贫困户量身定制公益性岗位,做到因事设岗、因人定岗,包括有交通劝导员、卫生保洁员、护林员等,以扶贫公益岗位带动贫困户增收,有效解决贫困户就业问题。六联村钟金来因父老子少需要在家照顾老少,无法外出打工,家中没有稳定的收入来源,帮扶干部了解情况后,推荐其成为该村的保洁员,每月还有1300元的稳定收入,现已经稳定脱贫。目前,全镇有4名贫困人员在村公益岗就业,年收入稳定在16000元左右。二是适时增设公益岗。新冠肺炎疫情不仅影响了人们的正常生活,还给贫困户外出就业带来了困难。为了不让贫困户“因疫返贫”,该镇专门拓宽疫情期间的就业渠道,临时增设消毒保洁员、卡点值班员、防疫宣传员等一批公益性就业临时岗,确保贫困户在疫情期间的收入有保障。非雷村委水对村郑国华因疫情无法外出工作,被临聘为卡点值班员,负责登记来往的车辆和人员,每天收入100元。据统计,全镇共有10余名贫困户被推荐到“疫”线服务岗就业。


推荐贫困户到保洁员公益岗就业

脱贫“摘帽”,不打折扣。簕竹镇通过实施网格化管理,动态跟踪贫困户实时情况,及时对症施策,长效治贫,确保扶贫政策落实、落地。对于已退出扶贫机制的贫困户,该镇坚持落实“四不摘”(不摘责任、不摘政策、不摘帮扶、不摘监管)等长效机制持续关注这些“摘帽”家庭,确保脱贫攻坚工作稳定性、连续性。捕捉“漏网鱼”保覆盖。该镇通过利用网格员、村民小组长、村民代表等动态监测村中群众情况,一旦出现因病因灾等意外情况可能致贫的现象,能及时反馈并通过评估后补充入库,不放过一条“漏网之鱼”。云龙村钟西雄的小孩煮饭失火不小心把厨房烧了,得知情况的扶贫工作人员立刻到场评估,并商议解决方案,最终通过临时救助及争取北英基金共13000元修缮其房屋,及时防止其因灾致贫。织密“兜底网”防返贫。“辛辛苦苦奔小康,得了大病全泡汤”,这句话曾道出贫困人员的心里话。榄根村委黄塘一组何伯因大脑动脉粥样硬化入院(治疗费用10051.71元),除合作医疗报销7563.43元费用外,剩余护理费、医疗器材等费用均争取了北英基金会专项基金等社会资金兜底解决,有效遏制因病致贫返贫现象。簕竹镇在政策兜底基础上,还积极争取北英基金慈善会等社会资金解决困难群众危房改造、支助困难儿童入学、困难群众大病救助等兜底保障问题,确保不因病、因学等现象返贫。截至目前,该镇共争取北英基金慈善会200多万元资金补助贫困户危改,全镇所有贫困户基本不用掏钱都可以实现“安居梦”,打造了独具特色的优秀样本。


贫困户搬进宽敞舒适的“安居房”

当前,云浮的脱贫攻坚战同全国战场一样已进入决胜关键阶段,最重要的是防松懈、防滑坡,把工作往深里做、往实里做。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防止返贫和继续攻坚同样重要,已经摘帽的贫困县、贫困村、贫困户,要继续巩固。从某种程度上讲,防止返贫比继续攻坚难度更大,要有效防止返贫,必须下更多功夫。衷心希望簕竹镇独具特色的四大扶贫举措成为全市扶贫工作中的一大亮点和防止返贫的一根标尺。



【点击查看分页:  1  】
TOP打印本页关闭窗口

版权所有(c) 中国共产党新兴县委员会宣传部,未经许可不得擅自复制、镜象

承办:新兴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    技术支持:中国电信广东云浮分公司  云浮市信息协会

备案序号:粤ICP备19010170号